1、在滴灌施肥过程中如何避免过量灌溉看
滴灌施肥只灌溉根系和给根系施肥。因此一定要了解果树根系分布的深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小铲挖开根层查看湿润的深度,从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过量灌溉。或者地里埋设张力计监控灌溉的深度。
2、在雨季土壤不缺水,如何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看
在土壤不缺水的情况下,施肥要照常进行。一般等停雨后或土壤稍微干燥时进行。此时施肥一定要加快速度。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完成。施肥后不洗管,等天气晴朗后再洗管。如果能用电导率仪监测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可以精确控制施肥时间,确保肥料不被淋溶。
3、肥料的浓度如何控制看
很多肥料本身就是无机盐。当浓度太高时会逗烧伤地叶片或根系。通过灌溉系统喷肥或滴肥一定要控制浓度。最准确的办法就是测定喷施的肥液或滴头出口的肥液的电导率。通常范围在1.0-3.0ms/cm就是安全的。或者水溶性肥稀释400-1000倍,或者每方水中加入1-3公斤水溶性复合肥喷施都是安全的。对于滴灌,由于存在土壤的缓冲作用,浓度可以稍高一点也没有大的影响。
4、滴灌施肥的顺序是什么看
一般先滴水,等管道完全充满水后开始施肥,原则上施肥时间越长越好。施肥结束后要继续滴半小时清水,将管道内残留的肥液全部排出。许多用户滴肥后不洗管,最后在滴头处生长藻类及微生物,导致滴头堵塞。准确的滴清水时间可以用电导率仪监控。
5、滴灌系统一般能用多少年看
滴灌管有多种规格,壁厚从0.2毫米至1.2毫米。很显然越厚越抗机械损伤。所有滴灌管都加有抗老化材料。在没有机械损伤的情况下,厚壁和薄壁滴灌管的使用寿命是一样的。很多薄壁滴灌带寿命短主要是机械破损,导致漏水。从机械破损的角度,越厚的滴灌管寿命越长。不同作物及栽培方式对使用年限要求不同。一般栽培密度大的作物(如草莓)使用设计年限为1~3年的产品较为经济合理,而栽培密度小的果树使用设计年限为8~10年的产品较为经济合理。当然,使用寿命长,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也会高一些。
6、滴灌施肥系统的价格是如何构成的看
滴灌施肥系统的造价主要由设计费、设备材料费、安装费等三部分组成。具体价格取决于地形条件、高差、种植密度、土壤条件、水源条件、施肥设备类型、系统自动化程度、材料型号规格、系统使用寿命、技术服务等级等因素。因此滴灌系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价格。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目前滴灌系统的价格在每亩400-1500元间变化。
7、以果树为例,安装滴灌是否划算看
高标准建设的滴灌系统造价在1500元/亩左右,设计寿命为10年,折合每年成本为150元/亩。安装滴灌后,一方面可以节省肥料开支,按省肥30%计算,每年可节约开支450元/亩;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收入,以增收10%计算,每年可增收800元/亩,这还没有考虑到节工和保障丰产等隐性价值。可见,果树安装滴灌是十分划算的。
8、过滤装置如何维护看
常用的过滤器有离心式过滤器、筛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等。要经常检查筛网过滤器内的滤网,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溉季节结束时,应取出筛网过滤器的滤芯,刷洗凉干后备用。
手工清洗:扳动手柄,放松螺杆,拆开压盖,取出滤芯,用刷子刷洗滤芯筛网。
自动冲洗:要求经常打开排污阀看堵塞情况,经常冲洗。
9、堵塞的原因是什么看
堵塞是指灌溉水中的泥沙、化学沉淀物或生物等物质在滴灌系统的管道或者滴头流道中依附和堆积,减小或者完全封堵过水断面,造成灌水不正常的现象。
堵塞的发生是物理、化学和生物3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好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减轻其他因素引起的堵塞。物理堵塞是由于水体中无法过滤掉的悬浮无机物质颗粒(如沙粒、淤泥或粘土等)、有机物质(如动物的代谢物、蜗牛或塑料碎末等)和微生物残体(如藻类或原生动物等)引起的。对于地下滴灌系统,在关闭的过程中由于系统中产生的负压,会将毛管周围的土壤颗粒通过滴头出口吸入流道内,造成灌水器堵塞。生物堵塞是指生物因素(如藻类、细菌以及微生物分解物,还有一些植物根系等)在流道壁面附着成长形成生物膜,流体中的其他杂质往往会在细菌群落生长很好的流道拐角处与生物膜发生相互的黏附累积,最终导致灌水器堵塞。生物堵塞也包括地下滴灌植物根系入侵造成的直接堵塞。
合理布设:为保证灌水的均匀度,各级管道应设计适宜的纵坡,干、支、毛三级管道尽量相互垂直,以使管道长度和水头损失最小。
地下滴管系统的滴管带埋深间距和埋深深度对作物生育期内生长特性指标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生育期做相应的调整,布设时灌水器出水口应尽量靠近作物根部。
定期清洗:安装运行过程中要定时检查水表流量是否均匀,如果有较大波动则认为过滤器堵塞,应及时对其冲洗。冲洗的频率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条件以及水质标准进行设计安排的。对于薄壁可拆洗的滴管管,当使用污水灌溉且冲洗水流流速在0.5m/s以上时,冲洗的频率为14天一次,其抗堵塞效果很好。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甚至可以每天都对滴灌系统进行冲洗。
微灌水肥一体化的六大优势
(1)提高水肥利用率
根据多年大面积示范结果,在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等大田作物和设施蔬菜、果园上应用灌溉施肥技术可节约用水40%以上,节约肥料20%以上,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2)节省劳动力
以广西南宁市一个80亩的砂糖橘园为例,常规浇水施肥每次需要8个人6天才能干完,总用工48个。采用微灌施肥技术后,每次浇水施肥仅2个人2天就可干完,总用工4个,不到原来的1/10。每亩每季平均节省约10个用工,比常规省工90%。
(3)提高土地利用率
沙地、河滩地、坡薄地、滨海盐土地、盐碱土地甚至沙漠等传统种植模式难以利用的土地,只要应用微灌施肥技术解决水肥问题,就能成为高产高效的好地。由于田间全部采用管道输水,代替了地面灌溉时需要的农渠及田间灌水毛渠及田埂,可节省土地5%~7%。
(4)保证养分均衡供应
因为微灌施肥能提供全面高效的水肥供应,尤其是能满足作物中后期对水肥的旺盛需求,非常有利于作物产量要素的形成。
(5)利于保护环境
微灌施肥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湿润比通常为60%~80%,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
(6)改善土壤状况
微灌灌水均匀度可达90%以上,克服了畦灌可能造成的土壤板结。微灌可以保持土壤良好的水气状况,基本不破坏原有的土壤结构。
水肥一体化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节约水资源吗
我国传统施肥不但造成了肥效的严重流失,还对土壤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与传统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实现了水肥管理的革命性转变,即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浇地向浇庄稼转变、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水肥分开向水肥一体转变,增产增效优势集中体现。少量多次浇水施肥,实现均匀持续供应。传统的浇水和施肥方式,作物往往在“饥饿”和“过饱”两个极端之间反复,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微灌水肥一体化,灌水和施肥次数增加,每次的灌溉和施肥量减少,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吃饱不浪费”,水分养分均匀持续供应。
集中供应作物根区,水肥吸收直接快速。传统土壤施肥,氮肥常因淋溶、反硝化等而损失,磷肥和中微量元素容易被土壤固定,浪费严重的同时,作物养分供应不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将湿润深度控制在40厘米,将水分和养分直接供应到作物根系集中分布的区域,根系直接对水分和养分进行吸收,利用率高。
保证中后期水肥供应,利于产量形成。传统模式注重前期忽视中后期,注重底墒水和基肥,作物中后期的灌溉和施肥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或操作不便等原因难以落实。如小麦适时浇好灌浆水能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提高粒重,但传统灌溉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田间封行封垄,常规条件下难以进行施肥、灌水。采用水肥一体化,人员无需进入田间,通过管道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灌水施肥,能够保证中后期水分养分供应充足,利于产量形成。
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中,哪些肥料不能混配
在水肥一体化的应用上,大家还要注意肥料的混配原则,不适合混配的肥料混配后会影响到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从而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
哪些肥料能够混配?
注:“√”表示两种肥料能够混合,“╳”表示两种肥料不能混合
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明确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水肥资源紧缺,农业生产中水肥资源消耗巨大,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解决水肥利用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2009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在看到水肥一体试验时就曾说过:“滴灌施肥效果不是很好吗”?“这种办法好,既节水又节肥,还能保护环境”。胡总书记一句话,高层建瓴的指出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水肥一体化,就是先将肥料兑水溶解,再加入管道灌溉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输送到作物根部,适时适量满足作物水肥需求的一种现代农业新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实现了6个转变,即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浇地向浇庄稼转变、土壤施肥向作物施肥转变、水肥分开向水肥一体转变、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有专家指出,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
1、水肥一体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
2010年11月22日,韩长赋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署名文章,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能很好地满足以上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1)发展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要以仅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25%的农产品,养活了21%的人口,因此,缺水比缺地更加严峻。农业生产水资源消耗巨大,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m,占总用水量的60%左右,每年缺口达300亿m以上。同时,我国化肥年用量超过5400万(折纯),居世界首位,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变资源消耗型农业为资源高效型农业,才能突破水肥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多年大面积示范结果,在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等大田作物和设施蔬菜、果园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约用水40%以上,节约肥料20%以上,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2)发展水肥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水资源总量不足,节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是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灌溉水平均水分生产效率约1kg/m,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0%以上,相当于在水资源上浪费了一半的粮食生产能力。据近年大面积示范表明,在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上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分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到2kg/m以上,粮食单产大幅提高20%~50%,最高增产1倍。如在吉林玉米每667㎡增产300kg,内蒙古马铃薯每667㎡增产1500kg,新疆春小麦每667㎡增产150kg,西北棉花每667㎡增产(籽棉)30kg,在华北蔬菜每667㎡增产500kg,果树每667㎡增产200kg。
尤其近两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冬小麦上取得突破,2009传播开始连续两年在河北冬小麦上示范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灌溉水量少一半的情况下,普遍增产20%以上,每667㎡产量由550kg增加到700kg,刷新了河北省高产历史记录。据专家测算,如果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解决好水的问题,三江平原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达175亿kg,新疆北部可新增100亿kg,东北西部可新增30亿kg以上。可见,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解决水资源瓶颈问题,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3)发展水肥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农业旱灾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受灾面积呈扩大趋势,灾害损失逐年加重。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0.2亿~0.27亿h㎡,比20世纪50年代的0.1亿h㎡增加了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0.13亿h㎡,绝收近333.3万h㎡,因旱损失粮食500亿kg以上,占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的56%。2006年我国经历了川渝大旱,全年损失粮食224.5亿kg;2007年东北地区发生夏伏旱,全年损失粮食333.5亿kg;2009年华北地区春旱、东北地区夏伏旱,全年损失粮食333亿kg;2010年,西南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加重。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用现代节水灌溉设备装备农业,以现有的农业灌溉水量可以大幅度扩大灌溉面积,可扩大灌溉面积0.2亿~0.27亿h㎡,有效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水肥一体化设备针对现代农业灌溉施肥有什么好处
1.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
2.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
3.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
4.显著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
5.可利用边际土壤种植作物,如沙地、高山陡坡地、轻度盐碱地等。
6.有利于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
7.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
8.滴灌施肥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特别是随水传播的病害,如枯萎病。因为滴灌是单株灌溉的。滴灌时水分向土壤入渗,地面相对干燥,降低了株行间湿度,发病也会显著减轻。
9.由于水肥的协调作用,可以显著减少水的用量。加上设施灌溉本身的节水效果,节水达50%以上。
10.滴灌施肥只湿润根层,行间没有水肥供应,杂草生长也会显著减少。
11.滴灌可以滴入农药,对土壤害虫、线虫、根部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12.冬季土温低,可以将水加温,通过滴灌滴到根部,提高土温。在温室大棚有很强的应用性。
13.对于较粘重土壤,将滴灌管埋于一定土层深度,通过空气压缩机向土壤灌气,解决根部缺氧问题。
14.滴灌施肥由于精确的水肥供应,作物生长速度快,可以提前进入结果期或早采收。
15.滴灌施肥可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施肥。吸收量大的时候多施肥,吸收少时少施肥。很多作物封行时正是需肥高峰期,但人进不了田间,无法追肥(如马铃薯、甘蔗、菠萝等),而滴灌则不受限制,可以随时追肥。
16.由于滴灌容易做到精确的水肥调控,在土层深厚的情况下,可以将根系引入土壤底层,避免夏季土壤表面的高温对根系的伤害。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概述
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可以避免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据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研究,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杜绝了任何缺素症状,因而在生产上可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
猕猴桃园子滴灌好还是喷灌好
滴灌对于喷灌来说有以下几个优势:1、与地布有机的配合使用能有效的控草,夏季高温时可打开地布生草,地布只会使草黄化并不会完全死亡,同时对于暴雨时期可使垄上含水量降低;2、省水省肥并且精准施肥,正常每个轮灌组滴水2小时可达到地下60cm土层含水量达到所需(这个小编通过土壤张力计现实试验过);3、价格低于喷灌。
喷灌的优势在于:1、整体降温加湿,在水量足够的情况下,对于想发展树下经济的可同时补水不需再增加其他设备及投入;2、在没有滴灌在猕猴桃园使用具体数据时,喷灌的使用具有更多的有效数据参考。
猕猴桃,也称狐狸桃、藤梨、羊桃、木子、毛木果、奇异果、麻藤果等,果形一般为椭圆状,外观呈绿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不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栽培技术
坡度与坡向
猕猴桃是喜光果树,在山区选择园地时宜选择向阳的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坡度一般不超过30º,以便于后期的整地及搭架,减少土壤水分及养分的流失。
施肥
猕猴桃喜肥怕烧,猕猴桃的生长量和极强的生长势决定了它对肥分需求的迫切性,加上生产上掠夺式突出产量的作务心理,猕猴桃一旦缺少无机养分就表现出黄化、小叶、停长等现象,因而猕猴桃对肥分比较敏感,但肉质根系对土壤盐分浓度也很敏感(特别是持续高温干旱),从而形成新的矛盾对立体,鉴于此,生产上要求对猕猴桃的施肥务必要掌握好远散淡的原则,即少量多次施肥法,即能满足肥分需求又不致产生肥害,这就是猕猴桃的喜肥怕烧。
施肥猕猴桃的年需肥量为:早期以N.K两种元素需要量大,最好在秋季采果之后作基肥形式施下,有肥5000kg/667平方米,243.混合施入过磷酸钙80kg/667平方米。
从萌芽到开花结果,适当追肥,以Ca、Mg、B、Fe、Mn等元素为主。此次追施占全年的2/3。8月以速效P.K肥为主,施入量是N15~20kg//667平方米、P5~7kg/667平方米,K6~8kg/667平方米,此次追肥占全年的1/3。
水分
红心猕猴桃喜水怕涝,主要原因猕猴桃是阔叶果树,特别是夏季叶面蒸腾作用非常旺盛,需水量相对较大,因而6、7、8三个月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70%较理想,但同时猕猴桃的根系为肉质根,呼吸作用强烈,需要土壤的的氧含量较多,也就是要有必需的土壤透气性,因此根据土壤水、气的消长关系,不能过多浇水。这是一对很矛盾的统一体,怎么办呢?所以要地面生草,增施有机肥,强化土壤蓄水能力,强调苫墒保墒第一,浇水灌溉第二的科学用水原则。
生产上许多果园大量不明原因的夏秋季死树,实际上就是把树浇死泡死淹死了,猕猴桃的大树永远不会旱死的,只有涝死。许多果农都有经验,在夏季如果连续降雨,或刚浇了地又遇降雨,一旦天气转晴,温度很快回升,有很多猕猴桃树立即出现萎焉(果农俗称下晌),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死树,这就是典型的喜水怕涝。
猕猴桃枝叶茂密,根系分布浅,不抗旱也不抗涝,因此猕猴桃园内需要有灌水和排水设备,如灌水沟、排水沟、滴灌、喷灌设备等。经济用水是滴灌,而且供水均匀;喷灌用水量大,但是作用也较大,夏季喷灌除了供给根系需要的水分之外,还有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树体温度的作用,早春、秋冬之际喷灌有防冻的作用。
对结果大树,以用喷灌为宜。喷灌器之间的距离,以喷水能互相接触为准,如法国为24×21m,三角形设置,每个喷灌器有4-6个大气压。
开花时期需要稍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蜜蜂传粉,因此花期为7-10天内不宜灌水,而在开花之前把水灌足,一般结合施肥进行。雨季应注意排水,雨季过后秋季控制灌水,以免影响果实及枝蔓成熟。深秋入冬之前需灌水1-2次。在东北,要灌封冻水。
水肥一体化在中国为什么推行如此举步维艰?
“水肥一体化”是把灌溉和施肥于一体的农业技术,借助压力原理,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明显,毋庸置疑。
1、节水还省力
水肥一体化是采用滴灌的技术来实施灌溉,自然比大水漫灌的方式节水,通常可节水30%~40%。而且不用人工去灌溉,管好阀门和电源就好了。
2、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化肥的利用率
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精确施肥。
3、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
病虫害减少,又精确施肥,自然品质就提升,另外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强,这样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
可是水肥一体化优势如此明显,为什么却在中国推广如此缓慢呢?1974年,我国就引进微灌技术,可以说我们国家对于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四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在这一方面依然举步维艰。这是为什么呢?
一、成本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水肥一体化需要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成本包括水泵、过滤器、管道、阀门、施工费用(管道埋设的土方和沉淀池等),现场条件不同、材料档次不同投资自然不等。一般一亩投资范围在1000~3000。具体要根据作物的株距和行距用料来决定。可是你种植的作物每年收益又有多少,如果国家不给补贴,以家庭种植为主的农民是用不起滴灌的,更不用说买水肥一体设施了。
二、水溶肥不配套,设施对肥料要求高
国内的一些种植大户使用这一技术,主要是采用从以色列进口的设备,这些设备都对水溶肥的要求高,但是国内的水溶肥品质单一,由于有的添加剂过多,溶解后悬浮物多,极易造成滴头堵塞,选用进口水溶肥价格又居高不下,因而对于大户来说,选择与滴灌设施配套的水溶肥处于两难。
三、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技人员少
铺设管道、建设沉淀池、施工都需要人力物力去支持,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他们不愿意回到农村,施工和维护成了一大问题。另外如果出现问题,没有专门的农技人员去解决,也是一个问题。
四、水溶肥起步晚、技术落后
我国水肥一体化刚刚起步,与以色列滴灌节水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水溶肥生产技术落后、原材料供应没有保证、配套设施不同步,使用期短、水溶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技术服务力量比较薄弱、水溶肥价格奇高。
五、土地流转加快,流转时间短
中国正在加大力度让土地流转加快,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这是有必要的,但是中国具有其特殊性,土地的租金变化快使得种植户只能租到短期的土地,如果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就大大增加了成本,短期内就要拆除谁还敢用。
中国与以色列国情不同,发展的方式自然是不一样的,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肥一体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水肥一体化技术惠及全国并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一、现代农业设施技术——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其核心是通过滴灌设施,将水、肥及土壤用药直接送达作物的有效根部,从而实现省水、省肥、省工、高效的目的。特别是全地埋式滴灌的引进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更趋于完善。
1、省水:省水是滴灌技术的基本理念,通过滴灌设施,增加用水次数,减少每次用水数量,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时期,每次用水量3~10方,仅为沟灌或大水漫灌的10~50分之一,总体用水量仅为沟灌或大水漫灌4~5分之一。
2、省肥:全地埋式滴灌不仅能灌水,而且可施肥,使肥均匀直达作物根部,集中有效施肥,减少了肥料的随水流失、挥发、被土壤固定等损失。
3、肥水均匀:全地埋式滴灌实现了每个滴孔出水均匀,通过该项设施供水、供肥,不仅使整块土地同时均匀得到水、肥,而且能做到按作物需要想什么时间施肥、施多少肥都由你轻松控制。
4、减少田间杂草:由于全地埋式滴灌是埋在土壤中,在雨水来以前,表土干燥,不易滋生杂草。
5、减少病害,减少田间用药:多数病害是因田间湿度过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田间湿度,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土传病害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6、防止土壤板结:常规灌溉由于水流重力、冲击力,频繁的田间作业,以及水多水少造成微生物特别是好氧性微生物减少等原因,往往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水肥一体化技术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7、省工:水肥一体化技术不需再单独花时间灌水、施肥,减少了施药、除草、中耕,大大节约了工时。
8、省成本:省水、省肥、省药、省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的设施成本,1至3季生产可收回,设施则可多年使用。
9、促进生长,高效生产:除水稻及一些水生作物,大部分作物会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多了或少了而影响生长,滴灌则能使作物根部水分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需水的最佳状态,使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保持持续、旺盛的生长发育,奠定了丰产、优质的基础。
二、促进作物节省提高经济效益
1、节水: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立方米,节水率为30%~40%。
2、节肥: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3、改善微生态环境: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二是保持棚内温度。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4、减轻病虫害发生: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5、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
6、提高经济效益:水肥一体化设备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获得效益和节省投入的效益。果园一般亩节省投入300~400元,增产增收300~600元;设施栽培一般亩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水电85~130元,节肥130~250元,节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动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