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园子滴灌好还是喷灌好

滴灌对于喷灌来说有以下几个优势:1、与地布有机的配合使用能有效的控草,夏季高温时可打开地布生草,地布只会使草黄化并不会完全死亡,同时对于暴雨时期可使垄上含水量降低;2、省水省肥并且精准施肥,正常每个轮灌组滴水2小时可达到地下60cm土层含水量达到所需(这个小编通过土壤张力计现实试验过);3、价格低于喷灌。

喷灌的优势在于:1、整体降温加湿,在水量足够的情况下,对于想发展树下经济的可同时补水不需再增加其他设备及投入;2、在没有滴灌在猕猴桃园使用具体数据时,喷灌的使用具有更多的有效数据参考。

猕猴桃,也称狐狸桃、藤梨、羊桃、木子、毛木果、奇异果、麻藤果等,果形一般为椭圆状,外观呈绿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不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栽培技术

坡度与坡向

猕猴桃是喜光果树,在山区选择园地时宜选择向阳的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坡度一般不超过30º,以便于后期的整地及搭架,减少土壤水分及养分的流失。

施肥

猕猴桃喜肥怕烧,猕猴桃的生长量和极强的生长势决定了它对肥分需求的迫切性,加上生产上掠夺式突出产量的作务心理,猕猴桃一旦缺少无机养分就表现出黄化、小叶、停长等现象,因而猕猴桃对肥分比较敏感,但肉质根系对土壤盐分浓度也很敏感(特别是持续高温干旱),从而形成新的矛盾对立体,鉴于此,生产上要求对猕猴桃的施肥务必要掌握好远散淡的原则,即少量多次施肥法,即能满足肥分需求又不致产生肥害,这就是猕猴桃的喜肥怕烧。

施肥猕猴桃的年需肥量为:早期以N.K两种元素需要量大,最好在秋季采果之后作基肥形式施下,有肥5000kg/667平方米,243.混合施入过磷酸钙80kg/667平方米。

从萌芽到开花结果,适当追肥,以Ca、Mg、B、Fe、Mn等元素为主。此次追施占全年的2/3。8月以速效P.K肥为主,施入量是N15~20kg//667平方米、P5~7kg/667平方米,K6~8kg/667平方米,此次追肥占全年的1/3。

水分

红心猕猴桃喜水怕涝,主要原因猕猴桃是阔叶果树,特别是夏季叶面蒸腾作用非常旺盛,需水量相对较大,因而6、7、8三个月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应维持在70%较理想,但同时猕猴桃的根系为肉质根,呼吸作用强烈,需要土壤的的氧含量较多,也就是要有必需的土壤透气性,因此根据土壤水、气的消长关系,不能过多浇水。这是一对很矛盾的统一体,怎么办呢?所以要地面生草,增施有机肥,强化土壤蓄水能力,强调苫墒保墒第一,浇水灌溉第二的科学用水原则。

生产上许多果园大量不明原因的夏秋季死树,实际上就是把树浇死泡死淹死了,猕猴桃的大树永远不会旱死的,只有涝死。许多果农都有经验,在夏季如果连续降雨,或刚浇了地又遇降雨,一旦天气转晴,温度很快回升,有很多猕猴桃树立即出现萎焉(果农俗称下晌),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死树,这就是典型的喜水怕涝。

猕猴桃枝叶茂密,根系分布浅,不抗旱也不抗涝,因此猕猴桃园内需要有灌水和排水设备,如灌水沟、排水沟、滴灌、喷灌设备等。经济用水是滴灌,而且供水均匀;喷灌用水量大,但是作用也较大,夏季喷灌除了供给根系需要的水分之外,还有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树体温度的作用,早春、秋冬之际喷灌有防冻的作用。

对结果大树,以用喷灌为宜。喷灌器之间的距离,以喷水能互相接触为准,如法国为24×21m,三角形设置,每个喷灌器有4-6个大气压。

开花时期需要稍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蜜蜂传粉,因此花期为7-10天内不宜灌水,而在开花之前把水灌足,一般结合施肥进行。雨季应注意排水,雨季过后秋季控制灌水,以免影响果实及枝蔓成熟。深秋入冬之前需灌水1-2次。在东北,要灌封冻水。

水肥一体化在中国为什么推行如此举步维艰?

“水肥一体化”是把灌溉和施肥于一体的农业技术,借助压力原理,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的优势明显,毋庸置疑。

1、节水还省力

水肥一体化是采用滴灌的技术来实施灌溉,自然比大水漫灌的方式节水,通常可节水30%~40%。而且不用人工去灌溉,管好阀门和电源就好了。

2、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化肥的利用率

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精确施肥。

3、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

病虫害减少,又精确施肥,自然品质就提升,另外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使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强,这样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

可是水肥一体化优势如此明显,为什么却在中国推广如此缓慢呢?1974年,我国就引进微灌技术,可以说我们国家对于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四十几年过去了,中国在这一方面依然举步维艰。这是为什么呢?

一、成本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水肥一体化需要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成本包括水泵、过滤器、管道、阀门、施工费用(管道埋设的土方和沉淀池等),现场条件不同、材料档次不同投资自然不等。一般一亩投资范围在1000~3000。具体要根据作物的株距和行距用料来决定。可是你种植的作物每年收益又有多少,如果国家不给补贴,以家庭种植为主的农民是用不起滴灌的,更不用说买水肥一体设施了。

二、水溶肥不配套,设施对肥料要求高

国内的一些种植大户使用这一技术,主要是采用从以色列进口的设备,这些设备都对水溶肥的要求高,但是国内的水溶肥品质单一,由于有的添加剂过多,溶解后悬浮物多,极易造成滴头堵塞,选用进口水溶肥价格又居高不下,因而对于大户来说,选择与滴灌设施配套的水溶肥处于两难。

三、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技人员少

铺设管道、建设沉淀池、施工都需要人力物力去支持,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他们不愿意回到农村,施工和维护成了一大问题。另外如果出现问题,没有专门的农技人员去解决,也是一个问题。

四、水溶肥起步晚、技术落后

我国水肥一体化刚刚起步,与以色列滴灌节水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水溶肥生产技术落后、原材料供应没有保证、配套设施不同步,使用期短、水溶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技术服务力量比较薄弱、水溶肥价格奇高。

五、土地流转加快,流转时间短

中国正在加大力度让土地流转加快,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这是有必要的,但是中国具有其特殊性,土地的租金变化快使得种植户只能租到短期的土地,如果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就大大增加了成本,短期内就要拆除谁还敢用。

中国与以色列国情不同,发展的方式自然是不一样的,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水肥一体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水肥一体化技术惠及全国并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一、现代农业设施技术——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其核心是通过滴灌设施,将水、肥及土壤用药直接送达作物的有效根部,从而实现省水、省肥、省工、高效的目的。特别是全地埋式滴灌的引进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更趋于完善。

1、省水:省水是滴灌技术的基本理念,通过滴灌设施,增加用水次数,减少每次用水数量,根据不同作物和不同生长时期,每次用水量3~10方,仅为沟灌或大水漫灌的10~50分之一,总体用水量仅为沟灌或大水漫灌4~5分之一。

2、省肥:全地埋式滴灌不仅能灌水,而且可施肥,使肥均匀直达作物根部,集中有效施肥,减少了肥料的随水流失、挥发、被土壤固定等损失。

3、肥水均匀:全地埋式滴灌实现了每个滴孔出水均匀,通过该项设施供水、供肥,不仅使整块土地同时均匀得到水、肥,而且能做到按作物需要想什么时间施肥、施多少肥都由你轻松控制。

4、减少田间杂草:由于全地埋式滴灌是埋在土壤中,在雨水来以前,表土干燥,不易滋生杂草。

5、减少病害,减少田间用药:多数病害是因田间湿度过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田间湿度,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土传病害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6、防止土壤板结:常规灌溉由于水流重力、冲击力,频繁的田间作业,以及水多水少造成微生物特别是好氧性微生物减少等原因,往往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生长,水肥一体化技术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7、省工:水肥一体化技术不需再单独花时间灌水、施肥,减少了施药、除草、中耕,大大节约了工时。

8、省成本:省水、省肥、省药、省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加的设施成本,1至3季生产可收回,设施则可多年使用。

9、促进生长,高效生产:除水稻及一些水生作物,大部分作物会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多了或少了而影响生长,滴灌则能使作物根部水分始终保持在作物生长需水的最佳状态,使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保持持续、旺盛的生长发育,奠定了丰产、优质的基础。

二、促进作物节省提高经济效益

1、节水: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立方米,节水率为30%~40%。

2、节肥: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3、改善微生态环境: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二是保持棚内温度。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4、减轻病虫害发生: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5、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可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果园一般增产15%~24%,设施栽培增产17%~28%。

6、提高经济效益:水肥一体化设备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获得效益和节省投入的效益。果园一般亩节省投入300~400元,增产增收300~600元;设施栽培一般亩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水电85~130元,节肥130~250元,节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动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

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用2个误区

水肥一体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被农业部誉为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一号技术”,推广潜力巨大。好的技术需要正确运用。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农户配置水肥一体化设备后,没有正确的使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使用效果。主要误区有以下2个方面:

1、不合理的灌溉制度

因滴灌流量低,使用者常常会看不到灌水过程,导致灌溉实时间过长,产生深层渗漏。因此,了解灌溉系统的灌水强度、植物需水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才能更好地根据植物需要进行灌溉。同时要铭记,灌溉周期和灌溉量要根据气候好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调整,不能始终采用同一灌溉制度。

2、没有压力表和流量表

这些简单的设备可以帮助使用者给灌溉系统“把脉”,以解决凭肉眼无法准确判断的滴灌系统问题。用压力表检测滴灌管首部、中部和滴灌毛管尾部的压力情况,对比设计压力或水压的历史情况,可以判断滴灌系统的问题。流量计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判断水源的流量,另外,流量数据有助于计算实际流量和灌溉系统的历史流量情况。

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如何应用

水肥一体化是简单来书就是把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灌溉设备,可以实现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是通过管道系统通过合理的配比将灌溉水和液态肥混合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设备可以实现对于不同的农作物以及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施肥需求进行合理的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相对于人工施肥更科学!
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步骤
  1、通过设备自导抽水设备,从水源处抽取需要灌溉的水,灌溉水经过设备自带的过滤系统,进行过滤后准备灌溉
  2、灌溉系统将水和肥料进行混合(需要是液态肥)混合后的水肥,竟会通过管道系统输送至种植田中,实现浇水施肥同时进行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解答

1、在滴灌施肥过程中如何避免过量灌溉看

  滴灌施肥只灌溉根系和给根系施肥。因此一定要了解果树根系分布的深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小铲挖开根层查看湿润的深度,从而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过量灌溉。或者地里埋设张力计监控灌溉的深度。

  2、在雨季土壤不缺水,如何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看

  在土壤不缺水的情况下,施肥要照常进行。一般等停雨后或土壤稍微干燥时进行。此时施肥一定要加快速度。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完成。施肥后不洗管,等天气晴朗后再洗管。如果能用电导率仪监测土壤溶液的电导率,可以精确控制施肥时间,确保肥料不被淋溶。

  3、肥料的浓度如何控制看

  很多肥料本身就是无机盐。当浓度太高时会逗烧伤地叶片或根系。通过灌溉系统喷肥或滴肥一定要控制浓度。最准确的办法就是测定喷施的肥液或滴头出口的肥液的电导率。通常范围在1.0-3.0ms/cm就是安全的。或者水溶性肥稀释400-1000倍,或者每方水中加入1-3公斤水溶性复合肥喷施都是安全的。对于滴灌,由于存在土壤的缓冲作用,浓度可以稍高一点也没有大的影响。

  4、滴灌施肥的顺序是什么看

  一般先滴水,等管道完全充满水后开始施肥,原则上施肥时间越长越好。施肥结束后要继续滴半小时清水,将管道内残留的肥液全部排出。许多用户滴肥后不洗管,最后在滴头处生长藻类及微生物,导致滴头堵塞。准确的滴清水时间可以用电导率仪监控。

  5、滴灌系统一般能用多少年看

  滴灌管有多种规格,壁厚从0.2毫米至1.2毫米。很显然越厚越抗机械损伤。所有滴灌管都加有抗老化材料。在没有机械损伤的情况下,厚壁和薄壁滴灌管的使用寿命是一样的。很多薄壁滴灌带寿命短主要是机械破损,导致漏水。从机械破损的角度,越厚的滴灌管寿命越长。不同作物及栽培方式对使用年限要求不同。一般栽培密度大的作物(如草莓)使用设计年限为1~3年的产品较为经济合理,而栽培密度小的果树使用设计年限为8~10年的产品较为经济合理。当然,使用寿命长,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也会高一些。

  6、滴灌施肥系统的价格是如何构成的看

  滴灌施肥系统的造价主要由设计费、设备材料费、安装费等三部分组成。具体价格取决于地形条件、高差、种植密度、土壤条件、水源条件、施肥设备类型、系统自动化程度、材料型号规格、系统使用寿命、技术服务等级等因素。因此滴灌系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价格。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目前滴灌系统的价格在每亩400-1500元间变化。

  7、以果树为例,安装滴灌是否划算看

  高标准建设的滴灌系统造价在1500元/亩左右,设计寿命为10年,折合每年成本为150元/亩。安装滴灌后,一方面可以节省肥料开支,按省肥30%计算,每年可节约开支450元/亩;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收入,以增收10%计算,每年可增收800元/亩,这还没有考虑到节工和保障丰产等隐性价值。可见,果树安装滴灌是十分划算的。

  8、过滤装置如何维护看

  常用的过滤器有离心式过滤器、筛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等。要经常检查筛网过滤器内的滤网,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灌溉季节结束时,应取出筛网过滤器的滤芯,刷洗凉干后备用。

  手工清洗:扳动手柄,放松螺杆,拆开压盖,取出滤芯,用刷子刷洗滤芯筛网。

  自动冲洗:要求经常打开排污阀看堵塞情况,经常冲洗。

  9、堵塞的原因是什么看

  堵塞是指灌溉水中的泥沙、化学沉淀物或生物等物质在滴灌系统的管道或者滴头流道中依附和堆积,减小或者完全封堵过水断面,造成灌水不正常的现象。

  堵塞的发生是物理、化学和生物3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好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减轻其他因素引起的堵塞。物理堵塞是由于水体中无法过滤掉的悬浮无机物质颗粒(如沙粒、淤泥或粘土等)、有机物质(如动物的代谢物、蜗牛或塑料碎末等)和微生物残体(如藻类或原生动物等)引起的。对于地下滴灌系统,在关闭的过程中由于系统中产生的负压,会将毛管周围的土壤颗粒通过滴头出口吸入流道内,造成灌水器堵塞。生物堵塞是指生物因素(如藻类、细菌以及微生物分解物,还有一些植物根系等)在流道壁面附着成长形成生物膜,流体中的其他杂质往往会在细菌群落生长很好的流道拐角处与生物膜发生相互的黏附累积,最终导致灌水器堵塞。生物堵塞也包括地下滴灌植物根系入侵造成的直接堵塞。

  合理布设:为保证灌水的均匀度,各级管道应设计适宜的纵坡,干、支、毛三级管道尽量相互垂直,以使管道长度和水头损失最小。

  地下滴管系统的滴管带埋深间距和埋深深度对作物生育期内生长特性指标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生育期做相应的调整,布设时灌水器出水口应尽量靠近作物根部。

  定期清洗:安装运行过程中要定时检查水表流量是否均匀,如果有较大波动则认为过滤器堵塞,应及时对其冲洗。冲洗的频率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条件以及水质标准进行设计安排的。对于薄壁可拆洗的滴管管,当使用污水灌溉且冲洗水流流速在0.5m/s以上时,冲洗的频率为14天一次,其抗堵塞效果很好。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甚至可以每天都对滴灌系统进行冲洗。

通过哪些技术设备可实现农业上的精准施肥

土壤数据和作物营养实时数据的采集
对于长期相对稳定的土壤变量参数,象土壤质地、地形、地貌、微量元素含量等,可一次分析长期受益或多年后再对这些参数做抽样复测,在我国可引用原土壤普查数据做参考。对于中短期土壤变量参数,象N,P,K,有机质、土壤水分等,这些参数时空变异性大,应以GPS定位或导航实时实地分析,也可通过遥感(RS)技术和地面分析结合获得生长期作物养分丰缺情况。这是确定基肥、追肥施用量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壤实时采样分析的新技术、新仪器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1.基于土壤溶液光电比色法开发的土壤主要营养元素测定仪,在我国已有若干实用化的产品推广。
2.基于近红外(NIR)多光谱分析技术、半导体多离子选择效应晶体管(ISFET)的离子敏传感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研究成果[5,6]。
3.基于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和传输阻抗变换理论的土壤水分测量仪在我国已经研制成功。
4.基于光谱探测和遥感理论的作物营养监测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用植物光谱分析方法诊断植物营养水平具有快速、自动化、非破坏性等优点,但诊断专一性不够,解译精度也有待提高。在作物N营养与作物光谱特性方面,无论是多光谱被动遥感,还是激光荧光雷达主动遥感的研究和应用都已较为成熟,在外观未发现缺氮症状时,已能区分作物的N素营养水平。日本首先研制了叶绿素计应用于田间作物氮素营养水平诊断及指导施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日农机新闻1999年又报道了一种自动化施肥装置,在水稻生长期间,可根据其叶子进行判断,自动调节施肥量,用分光传感器分析水稻生长情况,同时用GPS系统导航,任何人都能进行操作。但植物中P、K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水平与作物光谱特性的关系研究较少。国内外研究发现基于现在的仪器设备条件下,在严重缺磷时,光谱分析才能用作物磷营养诊断;钾只能区分3~4级营养水平。但随着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的将在近几年发射,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将在作物营养监测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
无论是田间实时土样分析,还是精确施肥机的运作,都是以农田空间定位为基础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为精确施肥提供了基本条件。GPS接收机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气象条件下至少获得4颗以上的GPS卫星发出的定位定时信号,而每一卫星的轨道信息由地面监测中心监测而精确知道,GPS接受机根据时间和光速信号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自己的位置。但由于卫星信号受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干扰,会产生定位误差,美国提供的GPS定位误差可达100米,所以为满足精确施肥或精确农作需要,须给GPS接受机提供差分信号即差分定位系统(DGPS)。DGPS除了接收全球定位卫星信号外,还需接收信标台或卫星转发的差分校正信号。这样可使定位精度大大提高。我们在实验中用的美国GARMIN公司的GPS12XL 接受机,接收差分输入后可达到1~5的定位精度。现在民用DGPS已完全能满足精确施肥的需要。现在的研究正向着GPS-GIS-RS一体化,GPS-智能机械一体化方向发展。日本最近实验利用GPS定位插秧机、GPS定位自动施肥机,误差在10cm以内[14,15]。

决策分析系统
决策分析系统是精确施肥的核心,直接影响精确施肥的技术实践成果。决策分析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型专家系统二部分。GIS用于描述农田空间属性的差异性;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营养专家系统用于描述作物的生长过程及养分需求。只有GIS和模型专家系统紧密结合,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这也使现在国内外GIS集成的研究热点。在精确施肥中,GIS主要用于建立土壤数据、自然条件、作物苗情等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属性数据的地理统计、处理、分析、图形转换和模型集成等。作物生长模型是将作物及气象和土壤等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大量作物生理学、生态学、农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与环境和技术的关系加以理论概括和数量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它是环境信息与作物生长的量化表现。通过作物生长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任意生长时期作物对土壤生长环境的要求,以便采取相关的措施。在这方面美国的科学家们综合考虑大气-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大型作物模拟模型CERES(覆盖了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花生等12种作物),国内高亮之等系统的完成了水稻模型RICEMOD。但这些模型在生理生态模拟方面仍比较简单,其机理性、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就开发了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但无论是作物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为基础的专家系统,还是测土施肥目标产量模型,都属于统计模型,不同的统计模型计算的施肥量相差3倍以上。以作物生理机理为基础的作物营养模拟模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控制施肥
现在有二种形式,一是实时控制施肥。根据监测土壤的实时传感器信息,控制并调整肥料的投入数量,或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分析调节施肥量[18,19]。二是处方信息控制施肥。根据决策分析后的电子地图提供的处方施肥信息,对田块中肥料的撒施量进行定位调控。

一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但此种水肥一体灌溉还是不能做到真正的精准灌溉,我国要建成节约型社会,同时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在灌溉上就需要做到精准,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大量的灌溉不仅不能再得到很好的肥效,而且还可能使根系缺氧,因此需要一种能做到精准灌溉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其包括:

路由器;

用于控制整个灌溉系统的PC电脑,所述PC电脑与首部控制器数据线连接,所述首部控制器与路由器之间的JTAG接口通过网线连接;

灌溉系统,其包括肥料桶,所述肥料桶通过管道与混料桶连接,所述管道上连接有计量泵,所述混料桶上连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混料桶的进水口上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进水口上的水泵相连接,并控制水泵的开关,所述出水口上连接有送料泵,所述送料泵连接注料装置;

所述注料装置包括:安装在大棚上的注料架,所述注料架上安装有十字滑轨,所述十字滑轨通过安装在其上的电机运行,所述十字滑轨上设有电磁气缸,所述电磁气缸下安装有注料爪,所述注料爪与电磁气缸的顶杆连接,所述注料爪内部为中空,并通过管道与送料泵连接,所述注料爪尖端开设液孔,所述计量泵、流量计、送料泵、电磁气缸和电机内分别设有独立的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并与路由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水文监测系统,所述水文监测系统包括:安装在温室大棚内的土壤监测站和温室大棚外的气象站,所述土壤监测站、气象站与第一数据存储器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器上设有第一无线数据收发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数据收发模块与路由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温室监控系统,所述温室监控系统包括:安装在温室大棚内的温湿度自动记录仪、CO2检测仪和光照度检测仪,所述温湿度自动记录仪、CO2检测仪和光照度检测仪分别与第二数据存储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器上设有第二无线数据收发模块,所述第二无线数据收发模块与路由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包括温室控制系统,所述温室控制系统包括:温室控制器,所述温室控制器分别连接并控制温室卷帘、补光灯、通风扇、CO2发生器,所述温室卷帘、补光灯、通风扇、CO2发生器均安装在温室大棚的顶部,所述温室控制器内设有第三无线数据收发模块,所述第三无线数据收发模块与路由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温室控制器内设有温室卷帘控制模块、补光灯控制模块、通风扇控制模块、CO2发生器控制模块,上述各控制模块均匀第三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相连接,所述温室卷帘控制模块与温室卷帘信号线连接、所述补光灯控制模块与补光灯信号线连接、所述通风扇控制模块与通风扇信号线连接、所述CO2发生器控制模块与CO2发生器信号线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土壤监测站内设有土壤水分检测仪、土壤PH检测仪、土壤EC值检测仪。

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是重要的环节。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将水分灌溉与肥料施用融为一体,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借助于灌溉系统,将灌水和施肥相结合,利用灌溉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与管理,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并可按照不同蔬菜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生长季节的水、肥需求特点,进行科学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水肥耦合效应最佳的技术模式,由于该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设施蔬菜产品的安全性。推广该项技术可有效解决设施蔬菜、瓜果等作物生产中灌溉和施肥用量过大、利用率低、成本过高、土壤盐渍化和酸化加剧的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设施蔬菜施肥、灌溉技术相比,该技术可节水30%~51%、节约化肥35%~42%、节省农药约15%~30%。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 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设施番茄、黄瓜等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设施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进行合理施肥。目前,市场上许多多元化肥均可使用。

②合理灌溉技术。确定作物需水量、微灌作物日耗水强度、土壤湿润比、灌水均匀度、微灌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明确灌水定额、灌水周期、每次灌水时间、灌水次数与灌水总量等。重点推广应用膜下暗灌和膜下滴灌技术,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

③水肥耦合技术。在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和平衡配方肥的基础上,将水、肥管理加以整合,在灌溉的同时,实现施肥。

2、配套技术

①喷滴灌设施配套并标准化,科学选用适宜滴头,保护地蔬菜栽培宜采用内镶式薄壁滴灌管、滴灌带和迷宫式滴灌管,经济耐用、使用方便。

②高垄覆膜栽培技术。

③有机肥施用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很难实现有机肥的补充,因此,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一次性施入足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非常必要。重点推广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技术。

④嫁接育苗技术。采用嫁接育苗技术,可有效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并可增强蔬菜的抗逆性,以实现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提早上市目的。

适宜区域∶全省设施蔬菜产区。

注意事项∶①必须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在技术执行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灌溉设施、储水设施、水质净化设施等。②主要适用于追肥,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纯度要高,无杂质,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③追肥如果使用微量元素一般不能与磷素肥料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④忌氯作物不可含氯肥料。

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水肥一体化,又称“施肥灌溉”或“肥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是根据果树的需水需肥特点,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使肥料和水分准确均匀地滴入果树根区,适时、适量地供给果树,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的效果。在吸收国内外水肥一体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各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4种模式的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1、技术概述随着整形修剪等树上管理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肥水管理逐渐成为许多果园增产增收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导致果园开沟施肥成本逐年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果园施肥灌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它不但能大幅度地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低化肥使用量,而且可以节省劳动成本,实现规模化经营。根据果园面积、水源、动力和资金投入等情况,推荐在农户果园水平实施重力自压式简易灌溉施肥系统、加压追肥枪注射施肥系统;在公司和合作社规模化果园水平,实施小型简易动力滴灌施肥系统、大型自动化滴灌施肥系统等水肥一体化模式。

水肥一体化可以确保苹果树高效、速效、精准吸收养分水分。传统施肥,肥料施入土壤后,等天下雨,失去可控性,往往造成肥效滞后,与果树生长节奏不符,造成果树生长紊乱。由于肥和水结合,非常有利于树体对肥料的快速吸收,避免了传统施肥等天下雨窘境。在土壤溶液中,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快速补充养分。少量多次施肥可在时间、肥料种类以及数量上与果树需肥达到完美的吻合,符合果树生长规律和节奏,减少土壤养分的淋溶等损失。

2、水肥一体化模式

(1)重力自压式简易灌溉施肥系统是利用果园自然高差或者三轮车车厢贮水罐的高差,采用重力自压式方式,将配好的肥水混合物溶液,通过铺设在果园的简易滴灌带系统滴入果树根系密集区域的一种供水施肥模式。

①适用范围适宜果园面积为1~10亩。水源来自自来水、水窖或池塘水沟中密集的雨水等。

②需要设备三轮车、贮肥水罐(最好可存1000kg水)、主管用PVC管或N80地埋管,毛管用硬质PE迷宫式滴灌管或侧翼贴片式滴灌带等。采用农用三轮车机械拉水。

③设备的组装及准备∶系统安装时水源与滴灌管高差1.5米左右。主管带一般选用N80型(直径80mm,或50mm)的水带。滴灌带单根长度一般40-50米,实际使用时如果土地长度超过60m,可将主管带引到地中间向两边进行铺设,保证灌水均匀。在主管带上打孔安装滴灌带时,尽量打小一点,将螺丝从主管带一端滴入主管带,用手换至开孔处,用力顶出螺丝,加上橡胶垫,拧上螺母,再将滴灌带套上,用卡子卡紧即可。对于冠幅较小(冠径小于1.5m)的宽行密植果园,每行果树滴灌带可以在树干附近铺设一条即可;对于冠幅较大的果树,则需要在树行两边树冠投影外缘向树干方向30~50cm的位置铺设两条滴灌带。

④用水用肥量在亩用水量上,自压式滴灌用水5~8方/次,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果园情况灵活掌握。全年5~6次,根据土壤含水量灵活掌握,每年每亩施肥水30~50方以上。肥料采用液态水溶肥或固体水溶肥料,使用浓度为0.5%~1%。

⑤使用方法在配肥时,采用2次稀释法进行,首先用小桶将复合肥和其他水溶有机肥化开,然后再加入贮肥罐,注意,在加入大罐时一定要用80~100目滤网进行过滤,防止滴灌带滴孔堵塞。对于少量水不溶物,不要加入大罐。贮肥罐和果园的高差在1~3m左右即可,不宜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