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是什么,为什么鼓励安装水肥化系统?

水肥一体化灌溉

——节水节肥·智能控制·省时省力

水肥一体化技术,指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料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喷枪或喷头形成灌溉、均匀、定时、定量、喷洒在作物发育生长区域,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山东时雨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智能水肥一体机

★ 重要作用 ★

●节水省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省工,省时:传统的沟灌、施肥费时费力,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

●冬季使用滴灌能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提高地温。传统沟灌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造成欧根现象,而使用滴灌则避免了因浇水过大而引起的作物沤根、黄叶等问题。

●水肥均衡:采用滴灌,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同时也更加能促进养分的吸收。

时泽农业水肥机控制界面

★ 技术介绍 ★

一套完整的水肥一体化系统通常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田间输配水管网系统和灌水器等四部分,实际上生产中由于供水条件和灌溉要求不同,施肥系统可能仅由部分设备组成。

时泽农业水肥一体化系统

★ 经济效益 ★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的综合效果农民十分认可,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大致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如下:

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

时泽农业水肥一体化的优势

★ 适用范围和场景 ★

水肥一体机适用场景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可以避免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据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研究,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杜绝了任何缺素症状,因而在生产上可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

哪些灌溉方式是节水灌溉,你真的了解吗?

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的发明,不仅创造了沙漠奇迹,更使得以色列的农业生产技术闻名世界。由于中国西部地区干旱,水资源匮乏,以色列的节水灌溉在中国也有着很大的前景和市场。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国家将大力投资水利建设,将在全国建设上百个节水农业示范区,新增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1亿亩,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生产效率将提高10%。目前,节水灌溉主要有滴灌、喷灌、微喷灌、膜下灌和渗灌等四种。

(1)滴灌

哪些灌溉方式是节水灌溉,你真的了解吗?

滴灌就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同时,滴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滴灌的主要设备有:滴灌管、滴头、过滤器、施肥装置、管道和连接管件、控制及计量装置。

滴灌技术的优点是:滴灌比喷灌节水33%,比畦灌节水81.6%,与漫灌相比,可增产30%左右;节水、节能、省力,土壤不易板结,抑制杂草生长;施肥、浇水等一次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缺点是容易引起堵塞,可能引起盐分积累和限制根系的发展。

(2)喷灌

哪些灌溉方式是节水灌溉,你真的了解吗?

喷灌是将压力的水通过装有喷头的管道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洒到田间的灌水方法。这种灌溉方法不仅比传统的地面灌溉节水40%左右,还有保土、保水、保肥、省工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优点。

喷灌配用喷灌节水设备,使用移动式和指针式,更加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微喷

哪些灌溉方式是节水灌溉,你真的了解吗?

微喷是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以小流量将水喷洒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式。微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是介于喷灌、滴灌之间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它比喷灌需要的水压力小,雾化程度高,喷洒均匀,需水量少。喷头也不像滴灌那样易堵塞,但出水量较少。

(4)膜下灌溉

哪些灌溉方式是节水灌溉,你真的了解吗?

膜下灌溉是一种在膜下面滴灌进行浇灌的技术。这个技术的特点是设备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省水省工、土壤不易板结。常用砾石混凝土管、塑料管等作为渗水管,管壁有一定的孔隙面积,使水流通过渗入土壤。它比地面灌溉更省水省地,但因造价高、易堵塞和不易检修等原因,所以发展较慢。

(5)渗灌

哪些灌溉方式是节水灌溉,你真的了解吗?

渗灌是利用埋于地表下开有小孔的多孔管或微孔管道,使灌溉均匀而缓慢地渗入作物根区地下土壤,借助毛管力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方法。这项技术的特点是节水、节能、便于中耕;不破坏土壤结构;利于防止杂草和病虫发生。

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遍及各个角落。从农田、果园,到城市林荫道,乃至居民阳台上的花盆或一棵树都铺设有滴灌设施,温室种植90%采用滴灌,主要用于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最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5%。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要保证粮食安全,在西部干旱地区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智慧农业节水灌溉系统

如今农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在农业灌溉方面耗费的人力资源也会相对较多。现今提倡节省水源,而大力发展农业离不开水源的灌溉,如何高效节省的利用水资源这是目前的一大问题。

智慧农业节水灌溉系统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通过借助压力系统或是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土壤养分水量条件及作物的施肥规律特点,以管道、喷枪、喷头形成灌溉,把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适时、定量、定时的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期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这样一来用水量、施肥量、灌溉施肥耗时都能有一个良好的转变。具有水肥同步、集中供给、一次投资、多年受益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水肥利用率的目的。

智慧农业节水灌溉系统

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不仅适用于农田的灌溉,还适合园林、果林、大面积植园等。

该系统是智能灌溉系统,全自动化设备无需人为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等自主运行,实时监测环境、天气、土壤、作物情况,提供合理灌溉数据,实现自动开启灌溉点,自动关闭灌溉。

智慧农业节水灌溉系统

智能灌溉系统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的分配灌溉任务,除了节省了大量人力劳动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水源用量,提升了用水利用率。

节水灌溉系统的概念

节水灌溉系统的概念

节省水资源目前是全世界的任务。如今水源的匮乏,多地水量的短缺都带来了生命的威胁。我们都知道,水对生物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的构成也大部分都是水。那么依照现今的情况,节省用水量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农业方面的用水量是相较大的,农田面积的广阔、天气、农田情况的不可预估,都是水源用量大的问题。而智能灌溉系统也就是节水灌溉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节水灌溉系统的概念

智能灌溉系统是可以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该系统借助压力或是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不同种类的不同施肥规律和特点,通过管道、喷枪或喷头来形成喷灌,均匀、定量、定时的喷洒在农物生长区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土壤湿度及养分含量信息情况。

节水灌溉系统是全自动化一体系统,具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功能,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实时监测滴灌系统水源状况,及时发布缺水预警,还能及时发现滴灌系统爆管、漏水、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的情况进行报警。还可以对水量计量管理,对耗电、灌水量维护等进行统计和成本的核算。

节水灌溉系统的概念

节水灌溉系统通过科学的运行,节省了一定的用水量,还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有效的提高了用水利用率。

为什么实施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十二五”土地整治目标任务,部署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通过开展500个示范县建设,建设一大批集中连片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良田,将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将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十二五”后几年,在总结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把500个示范县建设作为推进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工作的主要抓手,进一步突显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制度探索与创新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500个示范县在今年年底要全部完成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同时查清基本农田情况,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此外,要严格执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加强实施监管和管护。

为什么实施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为什么实施高标准农田

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十二五”土地整治目标任务,部署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为什么实施高标准农田

通过开展500个示范县建设,建设一大批集中连片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良田,将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将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十二五”后几年,在总结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把500个示范县建设作为推进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工作的主要抓手,进一步突显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加大制度探索与创新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500个示范县在今年年底要全部完成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同时查清基本农田情况,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此外,要严格执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加强实施监管和管护。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民以食为天,《意见》指出,必须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体工作部署包括:

1、稳定粮食产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2、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两区”安排。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

3、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意见》要求,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整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推动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意见》强调,要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