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肥一体化技术迈入“3.0时代”

来源:农民日报

北京房山石楼镇骧驸马村弘科农场的蔬菜大棚里瓜果飘香。自去年开始,这里就应用了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和自主研发的两款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设备,只需技术人员在设备系统里设定好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就可以实现智能、精准灌溉施肥,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实现了节水、节费、省工。据了解,智能化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版本,是该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准。如今,全市超过半数的规模化农业园区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水肥灌溉,北京已迈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时代”。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节水作物科高级农艺师孟范玉介绍,从2000年开始,国内水肥一体化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0年—2008年,将肥料配成肥液随水施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第二阶段是从2009年—2014年左右,灌溉施肥产品有了较大改进,如全水溶滴灌专用肥等,开展了固定茬口设施蔬菜的灌溉施肥制度研究;第三阶段是从2015年至今,水肥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目前,北京市在这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技术最关键最核心的装置是灌溉施肥控制设备。对此,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节水农业科引进荷兰PRIVA施肥机,并自主研发了轻简式智能施肥机,在全市规模化农业园区示范推广,促进了农业减本增效,实现了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

据了解,引进的荷兰PRIVA施肥机,是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多的机型,该机型设计紧凑,体积小巧,安装和拆除都比较方便。该施肥机适用于规模化园区,能一次性控制8个日光温室,每年可实现亩均节水145立方米,节肥35公斤,省工2个。

由于引进的智能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操作复杂,同时成本也相对较高,不适用于家庭小农户使用。为此,该站自主研发了一款轻简式智能施肥机,低成本、易操作,受到农户欢迎。该施肥机采用“傻瓜式”设计,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昌平、顺义和房山等区进行了推广使用,建立西甜瓜、草莓和番茄示范田20余亩,实现了增产提质的效果。(责编:董兆瑞、高星 )

您家棉田适合“水肥一体化”吗?

水肥一体化是近几年新型的农业技术,将浇水和施肥融为一体,具有省肥节水、省工省力、省时省电、增产高效的特点。相比较传统的种植模式,可以节水30%以上,省肥30%-50%,人工成本降低70%左右,水和肥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

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机械施肥将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5亿亩,增加8000万亩。

“液体肥料作为水肥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均衡,效果稳定,吸收利用率高,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符合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

简单来讲就是把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

二、常用的水肥一体化措施有哪些?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如叶面喷施、滴灌施用等。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三、滴灌施肥有哪些优点?

1、滴灌可以省肥30—50%。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少量多次施肥,可以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施肥;其次,可以减少因挥发、淋洗而造成的肥料浪费,从而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来说,土壤肥力水平越低,省肥效果越明显。

2、滴灌可以节省施肥、灌溉劳力的90%。滴灌施肥是设施灌溉和施肥,整个系统的操作控制只需一个劳动力就可轻松完成灌溉施肥任务。

3、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显著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

4、滴灌施肥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特别是随水传播的病害,如枯萎病。因为滴灌是单株灌溉的。滴灌时水分向土壤入渗,地面相对干燥,降低了株行间湿度,发病也会显著减轻。滴灌施肥只湿润根层,行间没有水肥供应,杂草生长也会显著减少。滴灌可以滴入农药,对土壤害虫、线虫、根部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四、能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哪些?

只要是能溶于水(最好是不溶性杂质含量低于0.5%)的化肥都能够通过滴灌系统来施用。最好选用水溶性复合肥,溶解性好,养分含量高,养分多元,见效快。部分有机肥,如鸡粪、猪粪要经过水沤腐,取其滤清液使用。

五、滴灌施肥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1、过量灌溉问题。滴灌施肥最担心的问题是过量灌溉。很多用户总感觉滴灌出水少,心里不踏实,结果延长灌溉时间。延长灌溉时间的一个后果是浪费水,另一后果是把不被土壤吸附的养分淋洗到根层以下,浪费肥料。特别是氮的淋洗。通常水溶复合肥料中含尿素、硝态氮,这两种氮源是最容易被淋洗掉。过量灌溉常常表现出缺氮症状,叶片发黄,植物生长受阻。

2、施肥后的洗管问题。一般先滴水,等管道完全充满水后开始施肥,原则上施肥时间越长越好。施肥结束后要继续滴半小时清水,将管道内残留的肥液全部排出。许多用户滴肥后不洗管,最后在滴头处生长藻类及微生物,导致滴头堵塞。准确的滴清水时间可以用电导率仪监控。

水肥一体化,让梨树既吃“饱”又吃“好” 省农科院园艺所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省水省肥,梨品质提升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报讯(记者董豪杰)施肥、灌溉,本就是果树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用肥多、用水多、用工多的传统方式遇上规模化果园,种植户便被效率低、用工难、成本高等难题困扰。而在扶沟县固城乡的梨园里,因为使用了省农科院园艺所带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150亩梨树的施肥灌溉难题迎刃而解,成本的降低带来了收益的提高。

    8月19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与一般的梨园不同,该梨园铺设的滴灌管道、施肥器、储水罐等设备,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管道滴灌系统,浇水与施肥同时进行,肥水利用更高效。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豫东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王东升研究员介绍说,对于规模化果园来说,传统的肥水管理方式是肥料穴施或者撒施,不仅造成肥料的大量流失,围绕根茎部位的肥料浓度过大也容易造成烧根。而通过管道滴管,先滴清水、再滴稀释后的肥水,将肥水均匀地滴入果树根区附近土壤,肥料利用率提高30%以上。与传统大水漫灌方式每亩用水量45吨至100吨相比,滴灌能够节水50%以上。

    “节水节肥的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肥水管理精准化,就像给小孩喂奶一样,少量多次,啥时候饿了啥时候吃。”王东升说。

    梨园负责人张红兵说,省水省肥的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带来人工成本降低,梨品质提升。按以往的施肥灌溉方式,8个人近一周才能完成150亩梨树的施肥灌溉,而如今只需要4个人两天就可以。

山东:“水肥一体化”促进精准施肥提高效率

新华社济南8月6日电题:山东:“水肥一体化”促进精准施肥提高效率

董峻、韩佳诺

炎炎八月,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种梨大户耿玉玲的20亩梨园里,梨子长势正好。今年是他种梨的第6年,由于施用了水溶肥,6年间他没有再给梨园额外浇水。

“现在施水溶肥,施肥的同时也是在浇水。”耿玉玲说,施肥时,每亩地用1000斤水溶解10斤水溶肥,然后通过施肥枪直接注入作物根部。

耿玉玲从去年开始与中化农业合作,中化农业为他提供了水肥一体化服务,提高了梨园的水肥利用效率,降低了追肥成本。

他说,用传统的方式施肥,肥料的利用率只有30%,而水溶肥的肥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在用水溶肥之前,耿玉玲的20亩梨园每年的追肥成本要400元一亩,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以后,追肥的成本降到了每亩300元。

提升施肥效率也响应了国家建设绿色农业的要求。2015年,原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力求通过科学施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式,在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除了用施肥枪,在广袤的玉米地里,以手机软件控制的立杆式摇臂微喷灌水器也能将水溶肥施洒到田间。

在阳信县河流镇张古风村的中化现代农业阳信技术服务中心的示范农场,玉米地里正在施肥,却不见农民身影。这里的农田就是通过立杆式摇臂微喷灌水器进行喷洒式施肥。与传统的大水漫灌施肥方式相比,这种喷洒方式不仅省水、省肥,还节省了90%的人工。

“以前一定要保证水浇到每个地方,用水量很大才能把整个地块浇匀。”中化化肥山东分公司水肥一体化项目经理李树森说,“但我们用的是高浓度的液体水溶肥,每次的使用量少且不会浪费,能被精准而均匀地施洒在整个作物生长区。”

据中化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总监王宝杰介绍,这种立杆式摇臂微喷灌水器是由农田旁的智能配肥站控制的,其操控可在手机软件上一键完成,能在作物需要的时候补充水分或养分,促进提升产量和质量。通过这种方式施水溶肥,可以节约50%的灌溉用水、30%的化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完)

节水、减肥成为“国家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完善节水农业政策体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因此,节水、减肥已经成为“国家行动”,水肥一体化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农业在我国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正逐步被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挤占,环境生态需水与农业分享用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总量仅为世界的6%,旱地面积近10亿亩,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超过300亿方。

在2017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万连步称,为解决或缓解农业缺水问题,我国农业必须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重大基础战略,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肥一体化发展是实现节水、减肥、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对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农业技术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达90%以上,美国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生产上均存在着水资源匮乏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近年来,节水农业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效,已逐步从经济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

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4亿多亩,水肥一体化面积已经超过8000万亩,并形成了一系列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及配套的农资、灌溉设备,大幅度降低了投入成本,基于信息技术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也日趋成熟,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调控水肥管理奠定了基础。

我国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国家陆续颁布了诸多政策。水肥一体化也频频见诸国家文件。

2013年,农业部发布《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2016年,农业部发布《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节水150亿方,节肥30万吨,增效500亿元。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因此,节水、减肥已经成为“国家行动”,水肥一体化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节水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使用、重设备轻技术等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节水农业功能和效率的发挥,亟待进一步解决完善。当前东北节水增粮、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国家重大项目中,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是重要的项目内容,但在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个别地方十分突出。

在建议中,万连步提到,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化肥零增长行动、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统一规划,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统筹安排资金、项目,形成节水农业发展的政策合力。如在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节水行动中,统筹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和配套的肥料等农资产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三五时期水肥一体化将全面发力

央视网消息: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同时水分生产效率与化肥利用率偏低,新形势下,推进水肥一体化工作已成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关键措施。

  为进一步加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农业部《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东北、西北、华北、西南、设施农业和果园六大区域,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蔬菜、果树六大作物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新增8000万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十三五时期水肥一体化将全面发力。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因此,需要灌溉行业和水溶肥行业两个行业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方能实现,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灌溉行业和水肥行业广泛的展开合作,跨界融合,才能将水和肥化为一体,做到真正的水肥一体化。但是,节水灌溉设施制造属于塑料产业,而作为农资的水溶肥属于肥料产业,两大产业尽管都服务于农业,但事实上的交集并不多。而在水肥一体化时代,这样的产业隔阂必须打破。

  为更好的促进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加速灌溉行业与水溶肥行业的合作与融合,3月29日,由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北京新型智慧农业研究院、振威展览股份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将特别邀请行业知名专家、科研院所、大农场主代表及灌溉与水溶肥企业代表,聚焦行业,整合资源,跨界融合,突破瓶颈,共商水肥一体化发展之计,探寻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有效途径,促进政府、专家、企业、渠道商以及农场主一体化的合作,全产业链携手共同推动水肥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同期将举办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博览会,本届展会以“高效、精准、智能”为主题,设有节水灌溉、智慧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农业智能装备、温室园艺资料、光伏农业等展区,是中国最大智慧农业展。此次展会将辐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涵盖33个国家和地区、800 个标准展位、25000平米展出面积、专业观众约35000人次,是一次高科技的农业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