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控股两站贡献水肥一体化

12月16日,中国农资暨世京农科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下称:世京农科)在内蒙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隆重启动。近500名种植大户及业内专家共同见证中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农控股)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开业,标志着中农控股首次将液体加肥站应用于大田作物上。中农集团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刘永刚副总经理说,为种植者提供全程解决方案,实现农业标准化、精确化生产是农资流通企业重要职责。“中国农资”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均是中农控股以农民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导向开展的项目,项目的顺利铺开标志着中农控股已牢牢地扎根于基层市场,取得了基层网络建设的卓越成效,实现了为农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从技术上支持促进节水农业、化肥农药零增长。
  双管齐下 全程服务
  据了解,中农控股在全国部分基层乡村建立配肥站已有一年多,建成实施的50家配肥站初具成效,得到所在地农民的认可。今年根据需求增设液体加肥站,在四子王旗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同时开业还属首家。中农控股磷复肥部副总经理赵颖说,在中央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的政策引导下,中农控股积极推广测土配肥服务项目,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施肥,为农户提供套餐式施肥方案,直击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
  赵颖认为,在适度规模下,国内液体肥料需求将逐渐从弹性向刚性转变,与发达国家接轨。中农控股首次将液体配肥站应用在大田作物上,既响应国家号召,也是中农控股多年来服务三农的责任体现。中农控股此次开业的液体加肥站由4台加肥机组成,以“华粒欣”为品牌,分别有“中农-苗期宝”、“中农-健长宝”、“中农-膨果宝”和“中农-液体有机碳”,综合氮磷钾、中微量元素、有机质等不同含量配比,应用于提苗期、花期、膨果期等作物追肥阶段所需。种植者通过手中的IC卡,随时将所需肥料带到田间地头。
  启动仪式现场,中农控股农化服务人员和与会农民就当地种植作物、土地施肥情况及如何因地制宜,提供适合当地的配方肥进行技术讲座。根据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部分种植者前期试验提供数据显示,种植大户在大田作物马铃薯追肥时使用液体配肥,每茬总用量不到45公斤,加上底肥,每户马铃薯用肥总投入仅在600元/亩左右,将比常规施肥节省30-60元/亩,达到减量增效目的。
  中农担保解难题
  据四子王旗副旗长邢刚介绍,当地耕地总面积200.8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75万亩左右。其中马铃薯80.5万亩、油菜籽25万亩、葵花35万亩。全旗建成设施农业面积达60万亩。中农控股与世京农科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的启动,有效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明显改善农产品生产、流通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地效、农民增收致富。
  吉生太镇本垻西毛安村牛兰根在当地称得上是种植能手,被推荐为种植协会负责人。他承包的1000亩地中600亩种植马铃薯、400亩种植食葵。他说,使用中农控股提供的肥料近8年,肥效好,服务到位的口碑深入人心,特别是今年中农控股与中国银行联手提供春季贷款,最多达500万,解决种植大户下种备肥用钱难问题。此外,过去农民盲目施尿素,中微量元素缺失,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今年令当地农民高兴还有另一件事,中农控股不但提供测土配肥设备和技术人员,让农民详细了解自己经营的土地营养状况,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还为当地农民提供固体和液体配肥机。用肥总成本最多亩减80元,效益自然得到提高。
  吉生太镇城卜子村李和平承包1000亩地种植食用葵花已有4、5年,今年总收成45万斤,单价在6.5-7.5元,用肥大都由中农控股提供。听说中农控股在四子王旗安装固体配方肥站和液体加肥站时非常兴奋。他说,当地种植大户基本上从种到收大都是机械化,有了液体配方肥可直接进入追肥灌,不必再次配肥,不但减少用肥量、可直接被作物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节省大量人力成本,一举多得。粗略算了一下,用肥总成本可节省30%。
  水肥一体化大势所趋
  赵颖副总经理说,在肥料行业整体低迷的影响下,水肥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水溶肥将成为中国未来肥料市场的主力军。水溶肥由于具有生产费用低、养分含量高、易于复合、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便于配方施肥和机械化施肥等诸多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中农控股与相关企业合作,在粮食主产区有计划配置固体配肥站和液体加肥站,根据当地种植结构和地理环境,无论是氮、磷、钾还中微量元素肥从厂家直接供货,农民只需办理加肥IC卡,便可随时按量按需取肥,使用非常方便。省去全部中间环节,质量得到保证,成本降低在20%以上,将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
  世京农科是内蒙古中辰实业集团子公司,集团董事长庞立军表示,与中农控股大型国有企业携手,扎根农村,全心全意服务于内蒙农业感到荣幸。通过不懈努力,使内蒙农业精准化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农民从中得到更好收益。 (王爱娥)

节水、减肥成为“国家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完善节水农业政策体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因此,节水、减肥已经成为“国家行动”,水肥一体化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农业在我国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正逐步被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挤占,环境生态需水与农业分享用水的问题愈来愈突出。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总量仅为世界的6%,旱地面积近10亿亩,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超过300亿方。

在2017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万连步称,为解决或缓解农业缺水问题,我国农业必须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加快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不仅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重大基础战略,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肥一体化发展是实现节水、减肥、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对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农业技术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应用比例达90%以上,美国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生产上均存在着水资源匮乏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近年来,节水农业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效,已逐步从经济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

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4亿多亩,水肥一体化面积已经超过8000万亩,并形成了一系列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及配套的农资、灌溉设备,大幅度降低了投入成本,基于信息技术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也日趋成熟,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调控水肥管理奠定了基础。

我国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国家陆续颁布了诸多政策。水肥一体化也频频见诸国家文件。

2013年,农业部发布《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以上;2016年,农业部发布《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节水150亿方,节肥30万吨,增效500亿元。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因此,节水、减肥已经成为“国家行动”,水肥一体化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已经成熟。

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节水还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使用、重设备轻技术等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节水农业功能和效率的发挥,亟待进一步解决完善。当前东北节水增粮、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国家重大项目中,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是重要的项目内容,但在项目实施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个别地方十分突出。

在建议中,万连步提到,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水利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提升、化肥零增长行动、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多方面因素,统一规划,协同推进。不断完善支持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统筹安排资金、项目,形成节水农业发展的政策合力。如在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节水行动中,统筹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和配套的肥料等农资产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三五时期水肥一体化将全面发力

央视网消息: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同时水分生产效率与化肥利用率偏低,新形势下,推进水肥一体化工作已成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关键措施。

  为进一步加速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与应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农业部《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东北、西北、华北、西南、设施农业和果园六大区域,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蔬菜、果树六大作物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新增8000万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十三五时期水肥一体化将全面发力。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因此,需要灌溉行业和水溶肥行业两个行业目标一致形成合力方能实现,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灌溉行业和水肥行业广泛的展开合作,跨界融合,才能将水和肥化为一体,做到真正的水肥一体化。但是,节水灌溉设施制造属于塑料产业,而作为农资的水溶肥属于肥料产业,两大产业尽管都服务于农业,但事实上的交集并不多。而在水肥一体化时代,这样的产业隔阂必须打破。

  为更好的促进水肥一体化的发展,加速灌溉行业与水溶肥行业的合作与融合,3月29日,由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北京新型智慧农业研究院、振威展览股份主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将特别邀请行业知名专家、科研院所、大农场主代表及灌溉与水溶肥企业代表,聚焦行业,整合资源,跨界融合,突破瓶颈,共商水肥一体化发展之计,探寻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有效途径,促进政府、专家、企业、渠道商以及农场主一体化的合作,全产业链携手共同推动水肥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同期将举办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智慧农业装备与技术博览会,本届展会以“高效、精准、智能”为主题,设有节水灌溉、智慧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农业智能装备、温室园艺资料、光伏农业等展区,是中国最大智慧农业展。此次展会将辐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涵盖33个国家和地区、800 个标准展位、25000平米展出面积、专业观众约35000人次,是一次高科技的农业盛会。

水肥一体化 寿光又为全国设施蔬菜产业作出了表率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在山东省寿光市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上,一批水肥一体化设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的好奇心。

  寿光是全国设施蔬菜发展的领头羊,在长达30余年的大棚蔬菜种植历史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省水省肥、省工省时的种植模式。特别是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备受寿光菜农喜爱,接受和使用程度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寿光蔬菜产业水肥一体化发展有哪些做法和经验,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1、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超20%

  弥河是寿光的母亲河。在寿光人眼里,弥河水就是当地*宝贵的财富。然而在前些年,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粗放式的灌溉方式造成地下水超采,弥河水位严重下降。“可喜的是,这两年水位回来了,种出的西红柿又是原来的味道了,弥河河畔又恢复以往生机勃勃的景象了。”寿光市洛城街道饮马村村民范兴东说。

  记者来到范兴东管理的西红柿大棚时,他正在清洗水肥一体化设备中的施肥机过滤口,清洗完毕后,他把过滤后的豆饼和有机肥混合溶液加进了设备里。“我们这几个大棚都是用的水肥一体机,十天左右浇一次,水和肥通过连着的滴灌带,全部都滴到作物根部了,实现了施肥与灌溉的精准化。”据他介绍,一个西红柿种植周期,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节水节肥15%以上,还能有效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寿光的水肥一体化是从2007年开始推广的,一开始农民不会用,也用不起。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寿光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已经超过了20%。”寿光市土肥站站长赵明会说,“平均下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节水40%~60%,节肥30%~50%,还能减少农药施用量20%以上,既节约了投入成本,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据赵明会介绍,寿光的设施蔬菜种植以散户经营为主、规模经营为辅,在水肥一体化设备的选择上,散户一般用的都是小型设备,配以滴灌或喷灌头,每亩成本在千元左右;而种植大户或者合作社、园区一般会选择大型智能设备,在物联网的支持下,用一个首部来提供一大片区域的水肥来源,投入产出比会更加划算。

  成本问题一直是水肥一体化广泛推广的阻碍,但一般来说,在维护得当的情况下,设备的寿命可以达到5年以上,平摊下来每年增加的成本并不多。“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只要是接触和了解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好处之后,很多都会主动选择去使用的。近两年,消费者讲究吃得健康安全,农户也开始注意产品品质,水肥一体化正是满足各方要求的技术手段。”全国农技首席专家高祥照说。

  2、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什么能够在寿光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呢?

  这首先得益于示范项目和政策补贴的推动作用。近3年来,寿光市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共安排了12处大型试验园区,每处面积都在500亩以上,并在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村设立了示范区,总结提炼成熟先进的技术模式,让农民可复制、可操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建立示范区的同时,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给企业和农户减轻了负担。在展会上,寿光水之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吉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一种小型水肥一体机今年进入了当地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内,可以为小农户解决50%~80%的设备费用。

  其次,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应了农户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新要求。据示范区试验显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蔬菜水肥供应得以均匀,生长实现标准化,产量和商品率都有较大提高。洛城街道浮桥村是萝卜种植专业村,村民傅玉奇种了3个大棚的萝卜,每个大棚占地3亩多。*近三四年来,他一直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用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后,能精准控制浇水和施肥的量,萝卜不会旺长了,个头也均匀了,收购价也上去了。”

  此外,就是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广泛参与。高祥照认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核心就是设备的本土化和轻型化。他说:“水肥一体化目前*紧迫的,就是小型设备的开发,而且是要聚集农民、企业和国家智慧来共同开发。”寿光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据统计,目前仅在寿光当地,就有138家从事水肥一体化设备研究和生产的企业,他们能够根据当地设施蔬菜种植的迫切需求,着重研发相关技术和设备,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在今年的菜博会上,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是第四次来参展了。“你现在看到的大屏,上面所显示的数据就是三元朱村蔬菜种植基地,通过我们的物联网平台,在展会现场就可以控制浇水施肥。”据该公司技术人员赵一强介绍,圣大公司经过20多年的探索,目前针对不同的种植规模、供水来源、肥料需求推出了多种类型的设备,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老百姓想用什么,我们就有什么。”他说。

  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广还与寿光当地的种植结构有关。由于是反季节经济作物,生产管理也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但设施蔬菜的经济效益也普遍较高,相应的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也较强。“截至2017年,寿光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超过了60万亩,在人工成本越来越贵的情况下,农户对于省工省时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突出。”赵明会说。

  3、农民、企业、政府形成推广合力

  很多人认为,不缺水的地方就不用搞水肥一体化。但事实上,发展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目的不仅是节水节肥,更是在鼓励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寿光所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全国各地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首要做的就是提高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识。以寿光为例,由于市场对优质蔬菜的需求持续上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水肥和人力成本的投入,并使蔬菜平均增产10%以上。“老百姓对市场和成本*清楚,目前寿光大部分农民已经接受并认可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赵一强说,“我们在产品市场推广中,会主动为农户算成本账,用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来说话。”

  另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可以首先从大型园区和种植大户开始。家庭种植对成本的波动较为敏感,大型水肥一体化设备的首次投入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农场主、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能首先接受,越大的种植面积越能降低每亩的投入,管理也更加方便。“规模种植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广阔的平台,滴灌再加上沼液、沼渣的处理,能*程度地发挥水肥一体化的作用。”高祥照说。

  此外,产品设备的研发要因地制宜,持续创新。发展水肥一体化要和种植作物的特点相结合,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对于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高祥照认为,就全国范围内来说,水肥一体化技术很多是从荷兰和以色列引进的,使其适应中国的农业国情和当地情况,就需要我们农业部门和技术部门协同组建研发团队。“每亩用多少水?多久灌一次?每次都用什么肥?怎么施肥?这些都需要研究出科学规范的流程。”他说。

  农民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时,还需要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寿光市农业局技术人员王成增对记者说:“水肥一体化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只有学会、学透以后才能更好地使用。”他建议大型园区和合作社要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员,在设备购买前期,通过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培训,学习掌握水肥一体化设备使用要点,提高设备使用的能力。

  *重要的是,有效而持续的补贴是广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动力。寿光目前存在多种补贴方式,包括项目补贴、农机补贴等。“现在效果比较好的补贴方式,就是先用后补。”据赵明会介绍,寿光一些地区实行先安装、后验收的方式,鼓励农民主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老百姓自己出一部分钱,政府补贴一部分。

  在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记者看到了许多由当地政府支持建设的新式大棚。王成增介绍,由于坚持绿色生产模式,有不少大棚争取到了政府项目补贴,政府直接给大棚免费安装了水肥一体机,另外,今年还会有700万元的资金到位,帮助示范区农民解决50%的设备成本。“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各方力量,建立一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的农业节水和水肥一体化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不仅是寿光要做的,也是全国要做的。”他说。

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德州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8万余亩

11月1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德州水利部门获悉,德州市大力推广自动控制、微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推广面积已达8万余亩。

近期,齐河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内智能化的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正在给越冬期小麦浇水,这种新型浇灌设备可以实现水肥同施。1000亩的大田里,有10套自动伸缩式喷头,铺设了5万多米的地下管道,设置了3600个土壤墒情检测仪。数据汇总到“田园大脑”,分析出作物的需肥、需水情况。

目前,这套大田水肥一体化应用项目已在小麦、玉米两季粮食作物实现应用,亩均增产在10%以上,综合节本增效在80元以上。今年以来,德州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已覆盖蔬菜、果树、粮食多个领域,总推广面积8万多亩。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王金刚)

江苏金坛:水肥一体化 茶香飘满园

方麓茶场内,施过有机肥的茶树长势茂盛。

秋肥施用时节,记者走进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南海茶园,绿色葱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水肥一体化泵房和装满沼液的沼液池。但是,茶田里却看不见忙碌的施肥人员和轰轰作业的施肥机具。没有人和机具,如何给茶叶施肥呢?原来,秘密藏在土壤中,茶园将施肥管道全部都建在了地面下。

“我们按照科学的配方施肥。施肥系统会将沼液过滤两次,复配其他养分,然后通过地下管道直接将水肥一同施入土壤中,整个过程完全是智能化处理的。”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福生告诉记者,这套智能化水肥喷灌系统,可以实现在土壤内直接施肥,既保护环境,又节水省肥。

鑫品茶园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已建立两年时间,属于金坛区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创建项目。尹福生表示,希望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创建为契机打造有机茶园,传统沼液施肥方法不经过处理直接将沼液灌入大田,对环境不友好。为了研究出节水省肥又保护环境的施肥系统,尹福生经过多地大量考察,通过不断探索,最终研发出了这套智能化施肥系统。

“一个系统就可以覆盖整个茶园。施用沼液和有机肥的茶叶,冬天抗冻性比较好,茶叶的品质有了很大提高!”说起施肥前后的变化,尹福生满是欣慰。“政府很重视有机肥试点工作,给予项目补助,我们企业也有积极性,更加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尹福生说道。

为解决沼液普遍难以高效利用难题,金坛区创新形成“支杆喷施”“高架喷施”“沼液微喷”“智能预警”等4种茶园沼液喷施模式,实现了沼液管道化资源利用,促进了茶叶生产“三节”“三抗”“三提”。“三节”即,节约化肥30%-40%,节约用水25%-40%,节约用工70%-80%。“三抗”即,抗病虫害、抗寒、抗旱,特别是抗旱,有效避免了高温干旱茶树死亡普发问题。“三提”即,提高茶叶产量10%-20%,提高茶叶品质,提高土壤有机质。

“金坛是畜禽养殖大县,可以为有机肥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也是全国名优绿茶重点产区,有多家茶叶种植企业,加上两家大型有机肥处理厂,畜禽粪污处置能力较强。这三个因素相加,更有利于有机肥的推广。”金坛区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站长李勇告诉记者,金坛区2017年开始实施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创建,通过三年的试点推广,金坛区茶叶品质明显提高,茶农的反响热烈。

在方麓茶场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茶树长势茂盛,叶片十分光滑。“这是施用有机肥的成果。”王道俊介绍,目前茶树已经进入休眠期,但茶树的根部仍然在吸收并贮存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在这个时期,施用有机肥可以使来年春茶提前发芽,也可以提高春茶品质。

有机肥的推广实施,提升了茶园施肥技术水平。李勇介绍,金坛开发出了适合本地区土壤养分的茶叶专用有机肥,已推广1.85万吨。2018年核心示范区亩均化肥施用量较2017年减少15.3%,有机肥增施量25%。

水肥一体化:科学施肥新突破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人多、地少、缺水”的资源约束,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为农业部门倡导的主推技术,为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今年萧县玉米高产示范田的新亮点。“水肥一体化”旱年显优势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在萧县王寨镇杜马庄,就用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水和肥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杜马庄种植大户刘长云的百亩玉米田在今年7月份被选为玉米科学施肥示范基地,开始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与周围田块相比,植株更为齐整,叶色更为浓绿。

  “今年收成非常不错,保守估计亩产能达到1500斤! ”刘长云高兴地说。据了解,一般年份下,当地玉米产量仅在1000斤/亩左右,尤其是今年,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周边地块玉米亩产预计只有700—800斤。“我们当地种粮都习惯靠天吃饭,地块太大,拉管子浇水不但麻烦还费时费工,一旦遇到干旱全年收成就算白搭了。没想到这水肥一体化技术轻松解决了夏天土壤墒情不足的问题,让我干旱年也能大丰收! ”

  在刘长云的百亩玉米田里,我们见到了水肥一体化的设备。 “全套设备”不过是一个施肥器主体连接着一根主管,主管上每隔60公分又连接一根分管,保证每行玉米地里都有一根分管。使用时只需把液体肥放入施肥器中,就能轻松实现水肥一体滴灌。

  “作为农户我们最怕的就是干旱和病虫害,水肥一体化的好处就是保证旱年不旱,种粮不容易得病,让我们在用肥的后期管理上非常省心。 ”刘长云说,从种植到收割的整个过程里,当地农技部门和负责提供作物施肥方案的中化化肥公司会有派有服务人员随时进行技术跟踪,播种前每亩投入45-6有机肥,优选玉米品种后,通过种肥同播施入27-7-8配方肥,在玉米中后期采用了目前适用于大田作物的滴灌节水灌溉模式,整个过程都有完整方案。

  水肥一体化优点多

  据了解,“水肥一体化”正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业型技术。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我省也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但此次推广应用在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在我省尚属首次。

  “今年,我们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合作,在全国11个试点省区、19个示范县开展 ‘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示范县’创建,大力宣传科学施肥理念,打造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样板,萧县正是此次的试点区域之一。总得来看,试验结果十分理想。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负责人周海庭说。

  “大水漫灌”等粗放的传统灌溉模式高耗低效,水肥利用率低,浪费十分严重;因水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降低、地下水位下降、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周海庭说,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节水30%—50%,在特殊干旱年份能提高作物产量50%以上。另外,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可使病虫害减少20%—30%,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同时,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利用率高,避免了深层渗漏,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安装整套设备的投入也并不高,简易设备每亩仅需花费300元,配套装置在各地农机市场也很容易买到。

  期盼政府大力扶持

  既然水肥一体化优势明显,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运用上已趋成熟,为何在粮食作物上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财政补贴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补贴标准偏低,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二是存在重设备、轻技术的现象。水肥一体化需要灌溉设备、水溶肥料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机结合,但目前一些地区只注重灌溉工程建设和设备配备,仅用于农田灌溉,没有真正实现水肥一体化。

  三是技术研发集成有待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高,但目前在技术研发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技术模式集成、水溶肥料配套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一些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不规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无论从节水、节肥、省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应对日益常态化的农业旱情来说,水肥一体化无疑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高级农艺师吴勇表示,当下水肥一体化已经由高端贵族技术向平民技术发展,从设施农业走向大田应用,从蔬菜、果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发展到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设备投入费用也在下降。

  中国植物营养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秉强认为,水溶肥作为新型化肥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破解发展瓶颈不仅需要国家层面上细化、严格水溶产品的标准,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相关行业经营者方面也要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打破行业界限,以服务“三农”为核心,解决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让农民愿意用、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

  本报记者张倩通讯员孟召鹏


法国厂商推出智能花盆 可自动给花浇水施肥

据香港《文汇报》6日报道,在日前举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法国参展商推出一款协助栽种植物的“智能小花盆”,引来各方关注。

据报道,这款花盆装有传感器,能测量光线、湿度、温度及养份,并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是否健康,可在养分或水分不足时提醒主人。

如果主人忘记浇水,花盆会动用储水库自动为植物浇水,视乎植物种类,存水量可维持浇水数周至1个月。

而当花盆探测到植物缺乏阳光或肥料时,便会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通知主人。更令人惊叹的是,花盆的数据库涵盖了足足超过7000种植物的资料。编辑: 龚春辉

水肥一体化,从贵族技术走向平民应用

提起水肥一体化技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像我们经常听说的肥水灌溉、水肥耦合、灌溉施肥等说的都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其具体的灌溉形式又可分为喷灌、滴灌等。它是一种新型灌溉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合理灌溉和施肥。

我国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生产真正走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智慧之路。我国逐渐开始尝试一些新型的灌溉方式,虽然起步较晚,还未得到普及,但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肥一体化便是节水灌溉的其中一种方式。

水肥一体化营养均衡,效果稳定,吸收利用率高,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符合发展趋势,应大力推广与应用。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机械施肥将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1.5亿亩,增加8000万亩。

下面时雨塑胶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特点。

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科学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更高效的调控土壤根系的五大障碍:盐渍化、水渍化、PH、根区土壤透气性和土传病害。水肥一体化还能改良土壤。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轻了因大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和团粒破坏程度,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

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是重要的环节。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将水分灌溉与肥料施用融为一体,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该技术主要借助于灌溉系统,将灌水和施肥相结合,利用灌溉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与管理,使水和肥料在土壤中以优化的组合状态供应给作物吸收利用,并可按照不同蔬菜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生长季节的水、肥需求特点,进行科学管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水肥耦合效应最佳的技术模式,由于该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产品品质,提高了设施蔬菜产品的安全性。推广该项技术可有效解决设施蔬菜、瓜果等作物生产中灌溉和施肥用量过大、利用率低、成本过高、土壤盐渍化和酸化加剧的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设施蔬菜施肥、灌溉技术相比,该技术可节水30%~51%、节约化肥35%~42%、节省农药约15%~30%。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 配方施肥技术。根据设施番茄、黄瓜等蔬菜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季节的需肥特点,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在设施蔬菜苗期、生长期、结果期等阶段进行合理施肥。目前,市场上许多多元化肥均可使用。

②合理灌溉技术。确定作物需水量、微灌作物日耗水强度、土壤湿润比、灌水均匀度、微灌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明确灌水定额、灌水周期、每次灌水时间、灌水次数与灌水总量等。重点推广应用膜下暗灌和膜下滴灌技术,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按需进行合理灌溉。

③水肥耦合技术。在选择适宜的灌溉设备和平衡配方肥的基础上,将水、肥管理加以整合,在灌溉的同时,实现施肥。

2、配套技术

①喷滴灌设施配套并标准化,科学选用适宜滴头,保护地蔬菜栽培宜采用内镶式薄壁滴灌管、滴灌带和迷宫式滴灌管,经济耐用、使用方便。

②高垄覆膜栽培技术。

③有机肥施用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很难实现有机肥的补充,因此,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一次性施入足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非常必要。重点推广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技术。

④嫁接育苗技术。采用嫁接育苗技术,可有效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并可增强蔬菜的抗逆性,以实现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提早上市目的。

适宜区域∶全省设施蔬菜产区。

注意事项∶①必须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在技术执行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如灌溉设施、储水设施、水质净化设施等。②主要适用于追肥,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纯度要高,无杂质,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③追肥如果使用微量元素一般不能与磷素肥料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④忌氯作物不可含氯肥料。